close

理查德

隨著中國的勞動力不再像過去一樣便宜,中國轉型到知識經濟的腳步必須加快,才有辦法開啟下一輪的經濟成長;然而,共黨專政的政治體制是否有辦法如過去30年那樣,創造知識經濟的創新環境?答案是讓人存疑的。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孫子兵法,始計篇》

國家或興盛、或衰頹,或許不如戰爭頻仍的時代如履薄冰,但許多邏輯卻是歷經數千年也仍然適用。孫子提出影響國家存亡的五大因素當中,除了天與地之外,道(民心)、將(人才)、法(法制),都是人為政治的產物。而在人們開口閉口談庶民經濟與全球競爭的時代,這些因素的影響力不但沒有褪色,反而更加舉足輕重。

本文將從政治的角度談談,中國面臨知識經濟轉型時,政治體制帶來的阻礙。筆者認為,除非中國改善法制環境、放鬆政治對社會的管制,否則長期來說,對高階人才缺乏吸引力,也將難以維持民心,下一輪的經濟轉型將遭遇困難。關於中國政治體制的簡介,可參考洞見專文:和諧、利益、權力遊戲:看中國政治的新視角

法治與知識經濟

說明:小米手機M1。小米手機不但無法達到真正的創新,甚至出現安全疑慮。圖片來源:http://ppt.cc/8bHu

說明:小米手機M1。小米手機不但無法達到真正的創新,甚至出現安全疑慮。圖片來源:http://ppt.cc/8bHu

有在關心中國網路商務發展的人或許有注意到,除了過去大量充斥的盜版影音服務,現在逐漸出現一些合法授權的網路平台。不管這些合法管道的收入來源是廣告還是使用者付費,他們都會面臨盜版業者的競爭,不管是流量的競爭,還是付費者人數的競爭。中國的經濟如果要朝知識經濟轉型,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否穩定,是最根本的條件。

在法治的社會,我們可以預期違法的業者在經過披露或檢舉後,會經過一套固定的司法審判制度,讓業者遭受的損失獲得一定的補償。但這在中國大陸顯然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有一位大陸相關從業人員跟表示,在中國大陸,他們必須在受到侵權的時候,向相關單位反應,還要跟主管官員吃個飯。如果關係夠好,或者你所屬的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對象,那麼官員可能會幫你很快把問題處理掉;但如果不是,你不知道要等多久案件才會被處理,也不知道最後損失能否獲得補償。

網路電子商務只是一個例子,它反應的是中共法治不彰的情況下,所面臨的創新障礙。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產權的保障,必須透過政府力量,並且提供穩定、可預期的保護,如此創新者才能放心地投入心力。這並不單純只是中共有沒有嚴懲貪官污吏而已,法治精神提供的穩定性會給人民信賴感,這也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前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因貪汙罪嫌遭到整肅。 圖片來源:http://ppt.cc/qUV6

前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因貪汙罪嫌遭到整肅。
圖片來源:http://ppt.cc/qUV6

人才:吸引海龜還是海草?

海外歸國人才,又被稱為海歸派(或被戲稱為海龜),後來人們發覺中國人力過剩,海外歸來結果待業中(就成了海帶),那更不值錢的就變海藻或海草。隨著中國留學生數量增加,加上本土教育也提供了許多高等教育畢業生,大陸海外歸國的留學生也面臨了相當大的競爭。

不過弔詭的是,中國還是相當缺乏高階研發人才,否則難以啟動以創新為主幹的經濟模式。中國政府計畫十年要吸引8000海外頂尖人才,在黨、政、軍三個層面都推出了大量的人才計畫,中國國務院下有多達五個部門推出自己的計畫吸引歸國人才。但是成效是很讓人質疑的。

一方面,這些黨、政、軍系統所籌辦的人才計畫,終究是由中共所控制,由誰來設定選才標準?由誰來遴選?資源如何分配?這些都無明確的標準。

由於中共政府資訊並不透明,這些流程以及相關數據我們無法取得。但透過某些訪察了解,許多人才計畫最後還是成了結黨營私撈油水的管道,也很難吸引到想吸引的人才回中國服務。某些海外學者並沒有真的歸國,只是掛個名,生個不痛不養的研究成果,研究資源就進了這些學者手裡。至於決定計畫配給誰的決策者有沒有好處,這我們就無法肯定了。

中國模式是否還管用?

鄧小平以共黨專政引導經濟發展的策略,能否有效因應中國新的經濟發展?圖片來源:http://ppt.cc/nAzz

鄧小平以共黨專政引導經濟發展的策略,能否有效因應中國新的經濟發展?圖片來源:http://ppt.cc/nAzz

從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共使用的基本上仍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那一套方式,由國家選定特定的產業,設定一定的標準,然後大量投入資源給獲選的產業或人才。但由於缺乏法治,加上中共專政,導致許多計畫成為錢坑。 在過去中國經濟發展還著重於數字和物質條件提昇的階段,監督者至少可以看到一些具體建設、生產數據;知識經濟時代,關於美感、品質、服務、知識等等無形的價值要如何監控把關?

肉眼可見的建設,都能夠出現不適合人居的「鬼城」,難以監控評價的知識經濟,恐怕會成為抓不勝抓的油水肥缺。 而透過專制政府力量提供資金資助,當然不可能產生一些質疑政府或者與政府路線不同的成果出來。更甚言之,會不會獲得資金的企業、學者本來就是與中共淵源深厚者?那麼這些產品推出後,在國際市場上又如何讓消費者信賴?例如前陣子小米機被爆出,會把使用者資訊傳回北京;又例如中興、華為過去的軍方色彩讓各國有國家安全的疑慮。

政治,讓這個社會少了吸引力

圖:中國國旗 資料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herrberta/3967193516/

圖:中國國旗
資料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herrberta/3967193516/

而要論到對人才的吸引力,中國或許是個闖蕩賺錢的市場,但要能吸引已有成就的即戰力回到中國安居樂業,公共生活品質、社會的自由氛圍卻是最大的挑戰。或許資歷尚淺的職場新人會考慮到中國的市場看看,機會多、待遇也可能更好;但我們很難想像,有多少已經在職場上獲得先進國家肯定的優秀人才,會願意響應中國政府的號召回國服務?

根據華僑協會總會的統計,過去20年中國合法與非法的移民將近200萬人;同時,近年來中國中產階級則因不信任國內教育體制而不惜代價送子女出國進修;此外,中國富豪或者貪汙份子透過海外置產洗錢,並且獲得居留身分的情形普遍。九月初,美國移民署發佈一則消息,分配給中國人的投資移民簽證已經用完,這是二十年來首次出現有一個國家的移民把簽證配額用盡。

而對海外華人來說,中國也未必是讓人想待著安居樂業的地方。最近香港正在發生大規模抗爭,抗議中共否決香港普選特首。根據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顯示,香港人對各國的觀感當中,新加坡與台灣分佔一二名,好感度皆超過50%,但對中國大陸則是-15%。

在柏林圍牆建立之前,大批大批東柏林人逃往西柏林,而脫離鐵幕;今天中國的情況雖然已不是當時那些共產國家可比擬,但有能力離開的優秀人才,卻仍然用腳投票,來回應這個他們無力改變的國家。

結語

中共當前的統治正當性主要來自經濟成長,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穩定;而一直以來中國賴以發動經濟成長的源頭,是龐大的人口與廉價勞工。中國的人口老化速度極快,預計2050年就會出現勞力短缺。屆時廉價勞工不再,中共若想維持統治,則必須推動經濟轉型,而到時面對的,是人才爭奪與創新步伐的戰爭。

一個美國學者在與中國學者爭論中國人才問題時,說了一句話:「我承認中國現在『製造』了更多的工程師,但他們大多跑來美國,並在嶄露頭角後,在美國留了下來。」

對於中國來說,下一輪的經濟發展,其實是與政治改革息息相關的。政治對經濟與社會的思想限制,框限了創意發展的空間;法治不彰則導致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並進而使得人才卻步。民心、人才、制度,仍是中國實現「中國夢」所必須克服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jh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