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3/12/15

中國時報【曾百村╱新北報導】

北台灣發現清乾隆賜號古墓!今年5月有居民在汐止一住宅社區後方山坡發現一墓碑,住戶原以為只是個失修舊墓,通報市府勘查,學者發現該墓竟有清乾隆皇帝賜號「文則」二字,不僅深具歷史意義,更稱這可能是台灣史上發現賜號「文則」的清朝古墓首例,文化局將於12月底前協同古蹟審議專員前往會勘。

據悉,清、明代台灣史上官員被賜「文正」、「文則」者寥寥無幾,當地「早安清境」住戶指出,因社區後方進行土地開發案而勘查,發現墓碑後商請市府勘驗,城鄉局又委託文化局鑑定。

文化局人員說,屆時若確定為古蹟,將立即通報文化部。而消息傳出,已有文史學家先行調查,發現古墓帶有重大歷史意義,因為墓碑主人死後獲清乾隆皇帝賜號,極可能是在清時期台灣史上死後賜號「文則」官員首例!

文史學家翁燦耀表示,清朝時期人死後獲皇帝賜號,普遍都在當朝為官,且品行修養為百官之表率,才能獲得皇帝「賜號」。當時清朝名官曾國藩死後就被諡「文正」二字,而台灣史中,派駐官員被賜號者寥寥可數,能被諡「文則」二字者,在當代重要程度不在話下,台灣至今甚至未曾見過獲清帝諡號「文則」的古墓出土前例。

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曾繼田表示,在台灣超過百年的墳墓很多,但被清帝賜號者寥寥無幾,更遑論有「文正」、「文則」稱號的古墓。

翁燦耀說,目前文獻記載,獲皇帝諡號「文正」的人,清朝僅8位,諡號「文則」者至多10多位,所以這座古墓相當珍貴。翁燦燿說,墓碑上「清溪」代表「家號」,應指該人祖籍在福建省清溪縣,「顯考」為男性,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上方刻有「諡文則」3字,「諡」代表皇帝賜號。

墓碑文字是否可能為後代亂刻而成?翁燦耀說,在清朝若隨便刻上「諡」字而非皇帝賜號,是犯「欺君之罪」,嚴重者得滿門抄斬,當時應無人敢做這種事。

曾繼田表示,會勘之後,審查小組若確認該墓主人獲皇帝賜號,就符合新北市古蹟認定要點,墓碑姓名因遭土石淹沒,希望屆時認定時,能藉由文史學者的專業,讓古墓所刻姓名重見天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jh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